經濟型酒店的2014:謹慎樂觀 創(chuàng)新為王
2014年5月15日() | 打印內容
如家酒店集團2013年全年營業(yè)收入約為63.530億元,同比增長10.1%,平均酒店入住率為86.1%,RevPAR為142元,低于2012年的144元。華住2013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5850萬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221%;第四季度每間客房平均收入(不包括星程酒店)為160元人民幣,低于去年同期的162元人民幣和上一季度的175元人民幣。
一、從數據看本質:喜憂參半
表面上看,如家、華住均表現出快速發(fā)展的大好勢頭,因為其營業(yè)收入或者利潤均出現上升。仔細分析卻不難發(fā)現,其單個酒店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在下降。如家,2013年RevPAR為142元,低于2012年的144元;華住,第四季度每間客房平均收入(不包括星程酒店)為160元,低于去年同期的162元和上一季度的175元。
盡管單店盈利能力有所下降,但在2013年的酒店市場,這種下降幅度簡直是“小巫見大巫”,與眾多高星級酒店相比,簡直不在一個數量級。據國家旅游局發(fā)布的《2013年第四季度全國星級飯店統(tǒng)計公報》顯示,2013年第四季度,全國五星級酒店RevPAR同比下降5.28%,餐飲收入的下降幅度更大。
二、拐點即將出現?
1、關于拐點說
關于經濟型酒店市場的拐點之說,早在筆者從事中檔/經濟型酒店運營(2008-2009年)時就聽過不少。
之所以流行拐點說,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:
第一,租金壓力。初期的經濟型酒店發(fā)展,主要是租賃模式,十年前,租金相對低廉,且較為容易找到適合發(fā)展經濟型酒店的物業(yè),當時的租賃模式為眾多經濟型酒店品牌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基礎。后來,租金逐年上升,一些租期不夠長的物業(yè)面臨著租金成倍上升帶來的巨大壓力。
第二,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費用壓力。以人工成本為主的成本費用上升,一步步地縮減經濟型酒店的利潤空間。
2、2014年是整個酒店市場的拐點
筆者認為,2014年是整個酒店市場的拐點,而且更多的是高檔酒店的拐點。相比之下,經濟型酒店市場所受影響預計較小。
此觀點一方面來源于近段在全國各地酒店市場調研的真實感受,另一方面來源于以下的邏輯分析:
第一,國八條等宏觀政策影響下,高星級酒店市場以及高端餐飲市場(包括酒店內餐飲)普遍出現嚴重下滑趨勢,理論上分析,高檔酒店市場的“擠出”將形成中檔及經濟型酒店市場的“流入”,即,原有高檔酒店市場的部分客源將為中檔及經濟型酒店市場所接收;當然,還有一部分直接“蒸發(fā)”,比如一些政府機關相關的會議、宴請活動直接取消;
第二,2013年市場形勢最嚴峻的是高端餐飲宴會市場,而這一市場蛋糕原本就不在經濟型酒店的盤中。
基于此,筆者認為,2014年是整個酒店市場的拐點,在這個拐點中,經濟型酒店市場拐得相對有限;各地的實際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。
三、創(chuàng)新:已經出現,需不斷深化
1、創(chuàng)新:已經出現
相比高星級酒店,尤其是相比高檔城市酒店,經濟型酒店市場一直是酒店業(yè)創(chuàng)新的主力軍。從硬件產品創(chuàng)新,到服務創(chuàng)新,到發(fā)展模式創(chuàng)新,經濟型酒店市場幾乎沒有停歇過。
近年,中檔酒店品牌異軍突起,觀其背后,主要是一些經濟型酒店的集團或團隊創(chuàng)新使然;其本質是這些集團對應客戶需求將原有產品進行提升和優(yōu)化。而且,目前已有不少在市場上嶄露頭角;比如桔子水晶,比如鉑濤集團旗下的鉑濤菲諾、喆·咖、麗楓、ZMAX,等等。
同時,經濟型酒店市場的發(fā)展模式創(chuàng)新也是層出不窮。從初期的租賃經營,到后來的委托管理、特許經營,再到品牌收購和整合,甚至海外上市,甚至退市后進行私有化和戰(zhàn)略調整,諸如此類,都在經濟型酒店市場浮出水面。
2、創(chuàng)新:需不斷深化
成本費用剛性上升,導致經濟型酒店的盈利空間進一步縮減,這是不爭的事實,也是行業(yè)發(fā)展至今必須直面的困境。
基于此,經濟型酒店市場需要在創(chuàng)新路上勇往直前,不斷深化,永無止境。
筆者認為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,探索行業(yè)創(chuàng)新:
仔細研究客戶需求及其住宿體驗,不斷進行產品的升級和優(yōu)化;樹立收益管理理念,不只是單店的收益管理,還應該包括品牌及集團層面的收益管理理念;對于自有或租賃經營物業(yè),樹立資產管理意識,酒店行業(yè)的資產管理并不是高檔酒店的專利,經濟型酒店也需要做到物盡其用,也需要使資產實現更好的配置和優(yōu)化;對于輸出管理或品牌的物業(yè),需要樹立品牌管理意識,最終與業(yè)主實現共贏
來源() 作者() 閱讀()